七年發展論與十二種感官之座談後記 98-009-18於慈心小學視聽室
當自己一次又一次聆聽不同的老師在敘述七年發展,心中的感觸一次比一次深。因為孩子七歲以前的發展,關係到一個人一輩子的健康、快樂、幸福與否,但不知情的家長就沒有了解到七歲以前的四種感官發展和父母的教養態度、教育環境,就是滋養孩子成長的資糧和營養,有些許遺憾和婉惜。
一、觸覺
如果父母知道孩子的感官(觸覺)發展是建構未來人生中,對人、事、物的信任,也是人我之間的界線分野,如果是剖腹產的孩子,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全身觸覺的刺激就和自然產的孩子先天上就有不同的感官經驗。
再者喝母奶的孩子和抱塑膠奶瓶的孩子,接觸到又是完全不同的觸感經驗。孩子過早坐學步車,手腳沒有充份活動,會妨礙了孩子的觸感刺激,因為在自由的空間、充份的時間下,孩子所碰觸到的感官經驗,會深入孩子內在的感覺,慢慢形成對物之間的界線分野。
二、生命的感覺
這種感覺較難了解,它對我們而言,是無意識的,但身體受傷疼痛了,它就很有感覺。孩子們在學校跑跳、爬樹……,身體有碰觸大自然的環境,孩子們就會發展出生命的感覺,由外而內,孩子們就會內化成為內在空間,那內外的和諧是從經驗中產出的。如果保護過度,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玩、很難知道深刻的生命的感覺的,這也是孩子們的感官在發展和諧的感覺。
三、律動的感受
孩子們在自由的空間自由的遊戲、自由的移動,時間、空間都是允許孩子們自由地律動,這種感覺是種正向的發展,就是發展自由。慢慢地它就會發展轉化成內在的自由。一個人可以自由的思考,自由地翶翔在天地之間,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當我在宜蘭慈心心幼兒園任教時,心中所思念的是花蓮碧雲莊的那群孩子,我似乎懂了一些那自由的意涵。
四、平衡/平静的感覺
這種感覺也是無意識的,雖然外在肢體的平衡是看得見的,但內在的平衡卻是需要培養的。對我們而言,內在深處有個地方可以休息一下,是很重要的平衡。如果不到休息的平衡點,我們就不能放鬆和建構獨立的思想,因此平衡感也是發展和平的感覺和孩子內在的平静。
四個初階感官都是在四肢,也是新陳代謝消化系統發育的階段。零到七歲的孩子的意識處在夢幻階段,大人不宜說太多的道理和說教來喚醒他,他們需不斷地重覆遊戲和模仿,和自然材質的物品及玩具。重覆和規律的節奏,是奠定意志力發展的基石。孩子們放學後回到家,也需要和華德福托兒所一樣的韻律節奏,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孩子身在其中,心境才會安定,對人事物的信任就會產生。
看到一個孩子讀了六、七個托兒所後轉到慈心,大班的孩子整天一直要老師抱抱,那不安和匱乏令人心疼。更看到父母保護過度,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拿,無形中阻礙了孩子該發展的信心與自我的肯定,孩子表現出一畏的擔心和畏縮。
也有放任沒有界線,眼中只看到自己,不允許別人的分享,只允許自己的獨享,更不知如何和同儕間彼此分享和一起建構遊戲。
也看到父母的擔心、緊張過度的那種神經質的孩子,一個個臉上很少看到笑容,看到是那防禦的自我保護;也看到都在掌聲下成長的孩子,一直需要掌聲的支持,沒有了掌聲,取而代之的是失落,那一失落也停止了向前的動力。
平衡乃是教育之道,過多過少孩子而言都不是好的。如果我們看到孩子面對挫折的那種無力抵抗真得會不忍心,那平時就該給些磨練,從挫折中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那獨立自主的能力,孩子是可以接受困難的。他們唯有在做中學習,才會得到生命與生活的經驗。
親愛的家長們,放手吧!讓我們這弓射出的每支箭都可以落在屬於它該落的地點。太用力了,有時還會射不遠會落在原地,輕鬆一點、得失心少一點、擔心少一點、信任多一點、空間時間多一點,相信孩子的快樂就會慢慢多一點,當然為人父母的我們,自己的快樂也自然而然會多一點喔!
(慈心幼兒園教師鄭美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